谁能想到,就在中美谈判刚落下帷幕的24小时内,这位从不按套路出牌的美国总统在社交媒体上甩出一记组合拳。
自8月1日起,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并“因其不当行为”加收额外惩罚性费用。
更扎心的是,特朗普一边对印度下狠手,一边却大赞中美谈判“非常公平”,两国进展顺利。
印度遭遇美国“强硬”政策7月3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自8月1日起,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外加惩罚性费用。
好巧不巧的是,宣布对印度加征关税的时间与中美谈判的时间十分相近。
展开剩余84%此次关税措施宣布于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结束后24小时内。
而根据中美会谈成果,双方同意暂停部分关税措施并延长谈判窗口期,而美国转而对印度施压步。
从美印关系看,特朗普政府自今年4月实施 “对等关税” 政策以来,印度已面临26%的关税税率。
此次进一步加征关税至 25%,叠加对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和军事装备的惩罚性费用。
印度作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其对美贸易顺差(2024年约320亿美元)和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2025年印度进口俄油占比达45%)成为美国施压的主要抓手。
而特朗普政府宣布,印度的农产品、机械设备和纺织品等出口商品将面临高达25%的关税。
这一政策极大的影响了印度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农产品和机械设备领域,印度的出口几乎一夜之间缩水了数十亿美元。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特朗普对中国的“优惠待遇”。
对中方的“优惠待遇”中美斯德哥尔摩会谈后,美方将对华关税从125%降至30%,中方同步将对美关税从125%降至10%。
而这样的做法并不是没有原因,毕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和制造业供应链核心,其市场规模和产业链韧性使美国难以承受全面脱钩的代价。
特朗普所谓“非常公平”的评价,实则是对中方在关键矿产(如锂、稀土)供应和能源进口上让步的认可。
这种以关税换资源“”的模式,既缓解了美国通胀压力,又为其新能源产业争取了缓冲期。
但对中国的优惠待遇,与对印度的关税制裁几乎赶到了一起,这就十分尴尬了。
莫迪绝不屈服!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攻击”,印度预计对美农产品(杏仁、核桃)和化工品加征30%-60%关税,美国可能通过「豁免清单」策略分化印度产业界;
9月G20 峰会,中美印领导人可能在多边场合释放缓和信号,但实质性妥协需待印度大选后政治格局明朗。
除了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莫迪政府还加大了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继续扩大与俄罗斯的石油合作,并推动印度与欧盟、东南亚等地区的贸易合作。
不过莫迪的反制措施并非没有风险,印度对美国的技术依赖依然很强,尤其是在半导体和高端制造领域。
特朗普如果决定切断这些供应链,印度的科技产业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特朗普与中国的“特殊关系”莫迪反应如此之大,或许不仅仅是因为关税本身,还因为特朗普对中国的“特殊关系”。
毕竟在今年3月,中美两国终于达成了一项阶段性协议,特朗普宣布对中国的关税从125%降至30%,并且对一部分中国商品实行豁免。
这一政策的背后,显然是出于美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中国不仅是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而且是美国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新能源、稀土材料等领域,美国与中国的“互利互惠”关系让特朗普不得不做出妥协。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知道,脱钩中国将导致美国的产业链断裂,给美国经济带来极大的风险。
印度能否突破困境?尽管莫迪采取了强硬的反制措施,但美国的压力依然没有完全消失。
美国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对印度的制裁力度,特别是在技术和军事合作领域。
印度能否顺利找到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当下的印度既不能完全依赖美国,也不能放弃与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合作。
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维护印度的国家尊严和战略自主,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发布于:河南省配资炒股入门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