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盛夏时节,位于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的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成千上万只珍禽却在核心区湿地秘境中,寻得一方宁静。丹顶鹤舒展羽翼、东方白鹳筑巢育雏、大鸨漫步草原……这幅画卷正是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生动写照。
环志号912、发射器编号818的东方白鹳。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三省区交界处,是以大鸨、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这里不仅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更是众多濒危物种繁衍生息的“天然家园”。
近年来,保护区管理部门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守护生态安全方面,采取“网格化”巡护,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常态化实施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捕猎、砍伐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为野生动植物营造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同步发力,持续推进“引绰济图”、植树种草等生态修复工程,每年2400万立方米的补水量让湿地面积扩展2万亩,水位提升近1.5米,湿地生态功能显著增强,迁徙栖息的鸟类数量也从15万余只增至20多万只。
对采取“人工招引巢技术”的东方白鹳雏鸟开展环志和佩戴卫星定位发射器科研活动。
科研监测工作,让保护更有精准度。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运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掌握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作为中国东方白鹳繁殖的最西端,成为自治区首个通过“人工招引巢技术”成功招引到东方白鹳繁殖的自然保护区。
今年,23个人工招引巢中,20巢顺利孵化出40只雏鸟。自2012年起,50只东方白鹳佩戴环志和定位器,其中环号912的东方白鹳,佩戴的编号818发射器定位信息清晰的记录连续两年在江西鄱阳湖越冬的轨迹,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既是出生地也是栖息地。更值得引人注目的是,2022年,一只受伤康复的灰鹤被安装上国内首个带微型摄像头的北斗卫星追踪器后放归自然,实时传送的图像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动态依据,让科研人员更深入的了解了它们的迁徙路径。
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精心打造的“大鸨节暨爱鸟周”已经成为有影响力的生态保护文化品牌,自然学校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全国首批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场馆,提高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雏鸟佩戴卫星定位发射器和环志科研活动。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每一只候鸟都诉说着生态修复的故事。“未来,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以更优的保护能力、更高的管理水平,为维护生态平衡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更大贡献。”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野生动物救助站长宝壮说道。(王文亮 宫阁彬)
配资炒股入门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