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30年来,日本每逢二战战败纪念日的重要节点,历任首相都会发表“村山谈话”等官方立场声明,以“深刻反省与由衷歉意”回应历史。
从1995年的村山富市、到2005年小泉纯一郎、再到2015年安倍晋三明确提出“未来世代不应继续谢罪”的70周年谈话,已成为惯例。
然而,2025年8月1日的临时国会上,首相石破茂茂出人意料地宣布,他将放弃发布战后80周年的官方谈话,甚至个人书面表态也将可能取消。
这一决定既打破了战后历史表达的制度惯例,也引发了外界对其“逃避历史责任”的疑问。
究竟是政治压力逼人于此,还是一次对过去传统的“认输不认罪”式退却?
石破茂
展开剩余88%石破茂为何放弃80周年谈话政治现实与内部阻力
日本政府内部消息显示,早在2025年3月底,石破茂就决定不发表由内阁敲定的“战后80年谈话”。
根据时事通信社的报道称,他将设立专家小组,从制度层面审视战争根由与政府失误,形成报告并于8月公布。
这看似对历史发声,其实却是一种回避内容避免“侵略”、“战罪”等敏感措辞,以规避保守势力触发内众激烈反弹的风险。
从参议院选举前夕,自民党内部保守派对继续“道歉谈话”出现强烈抵制。
日军
安倍晋三2015年倡导的“后代不应再被迫谢罪”理念,已成为保守派基础认知,并认为村山、小泉时代的反省用语属于“讨好中国”的“软弱外交”。
再加上石破茂在党内压力骤增之际,一个重要原因是参议院惨败之后,党内辞职呼声高涨。
他担心任何表态都可能成为加速被逼宫的导火索。
另一方面,政府对外也高度敏感,每逢重大节点发布官方声明,都可能引起中韩等邻国重新提责,国际舆论关注度极高。
日本暴行
石破茂因此选择个人观察表达,或以记者会方式“轻描淡写”地阐释战争认识,而非正式声明。
以减少外交与舆论压力的同时,保持“和平意志”的表象。
在3月9日的自民党全国大会上,石破茂强调必须反思为何会越过那条战争边界,这不仅仅是历史问题,更是制度审视。
他对使用“战败”一词刻意强调,比起“终战”更能直击战争本质。
石破茂
但专家托词也被党内人士认为是幌子。
原计划的专家报告最终因党内反对流产,此前传言的学者小组方案未能进入正式审议流程,显示政治现实主导了整个进程。
这一段过程中,败选日程安排紧张和党内阻力巨大,成为石破茂两大选择不发表声明的实质原因。
但由于其公开文稿中,并未明确承认任何对侵略历史的责任,其态度更像一次“认输而不认罪”的权宜之计,借“政治生存”之名切断历史追问。
石破茂
历史惯例崩塌与公众反响认输还是遗忘?
自1995年以来,“道歉谈话”已成为日本政府处理二战历史的一种制度仪式。
村山富市的声明公开承认了殖民统治与侵略,给亚洲人民造成巨大痛苦,标志日本第一次以国家名义承担战争责任。
随后小泉2005年谈话延续道歉语气,虽措辞较为模糊,却保持核心立场。
安倍2015年则开始去责任化, 强调未来世代不应继续承受谢罪宿命。
而2025年,石破茂成为30年来首位,不在战败纪念日发表官方声明的日本首相。
这是制度惯例的彻底崩塌,也标志日本道歉文化正被系统性割裂。
外界普遍质疑,日本是否已进入一个“后道歉时代”。
不再将历史反省视为国家责任,而是视为可被放弃的政治选项。
日本国内舆论并非一面倒支持沉默。
石破茂
外界呼声
NHK民调显示,有52%的民众支持政府继续发表战后谈话,20—30岁群体中支持率高达61%。
年轻人普遍认为表达悔意不是为祖辈背锅,而是为了避免国际误解,实现国家信任重建。
与此同时,日本共产党议员在国会上,公开展示防卫省“731部队毒气实验”档案,质问政府为何迟迟隐瞒历史事实,凸显民间对官方“去历史化”态度的反弹。
国际舆论也紧随其后发声。
《法国世界报》撰文批评称,东京的沉默令人警惕,认为日本此举挑战了战后,国际共同历史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特别强调,各国政府必须通过公开机制正视历史,才能维护文明底线。
毕竟,德国的历史处理方式与日本形成鲜明对比。
德国以承认为尊严,日本却选择用沉默换取政治便利,日本在信任基础上正在走下坡路。
石破茂
中方态度
中国对石破茂决定的回应更为直截了当。
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强调,正确认识与对待侵略历史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并批评日本在化武遗留处置上的严重拖延,敦促早日还中国一个“干净的土地”。
这些声音与日本国内右翼化氛围、教科书淡化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实相互呼应,构成一个不断抬升的历史认知冲突。
右翼势力推动的历史去责任化教育,部分日本社会认为失败是因为美国与原子弹,而不是对华战争本身的失败。
同时在日本经济与科技逐渐落后于中国的大背景下,右倾思潮将国家失败归咎于中国,进而助长针对华人的暴力事件。
暴力现实与历史态度缺乏反省相互映照,加剧了国际对日本回避历史责任的担忧。
信源:环球网 2025年8月2日关于“日媒:日首相石破茂不打算发表“日本战后80年谈话””的报道
信源:环球网 2025年8月2日关于“日媒:日首相石破茂不打算发表“日本战后80年谈话””的报道
信源截图
结语
石破茂茂作为首相,首次在战后80周年放弃发表官方声明,不再延续历代首相的道歉惯例。
这一“认输不认罪”的选择,既是他个人政治安全的妥协,也意味着一国对历史担当态度的根本转变。
历史不是可以有选择地被遗忘的章节,而对过去的诚恳反思与道歉,才是赢得邻国信任、重建国际信誉的基础。
短暂的沉默并不能解决历史问题,唯有勇于担当,正视历史,才能避免未来孤立与风险。
发布于:安徽省配资炒股入门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